山东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%以上
山东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%以上
3.2万家规模场全部配建粪污处理设施
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,关系到人居环境、耕地保护、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。记者从省畜牧局获悉,山东各地积极探索实践,目前,全省3.2万家规模场全部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,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%以上。
在东营市垦利区,养殖企业与周边饲草、粮食、林业等种植户签订畜禽粪污消纳协议,形成了“养殖—粪肥—绿色种植”循环种养生态链,年可消纳粪污87万吨左右,基本做到了畜禽养殖粪污零排放。
巨野县加快推进畜禽粪便集中收储中心建设,在田桥镇睿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,附近村庄养殖户把畜禽粪便运到处理厂加工成生物有机肥。目前,巨野县每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量109万吨,基本解决了全县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问题。同时,充分利用有机肥推行有机食品种植,使畜牧养殖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绿色发展之路。
青岛市首创粪肥数据库,连续3年开展畜禽粪肥质量监测,累计获得检测数据5872项,涉及全市所有有机肥加工企业和50多家生产粪肥的畜禽养殖场,为畜禽粪污规范化处理提供数据支撑。
临沂市坚持“肥料化”“能源化”两条腿走路:一方面,在养殖场户广泛建设堆粪场、沉淀池,通过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实现肥料化利用;另一方面,在养殖密集区,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大型沼气、生物天然气等工程,实现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。
近年来,我省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纳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布局。2022年以来,全省遴选推介畜禽粪肥还田种养结合样板基地113家,为畅通养殖环节与种植环节协同发展、农牧绿色循环提供了有益借鉴。(记者 毛鑫鑫)